第四十六章 夜行漫记(其二):莫扎特、海顿、亨德尔等众星-《旧日音乐家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不,大师,那只是你为死亡谱写的,最轻盈的一首小夜曲。”范宁摇头而笑,接引了这道钻石的“星光”。

    他又在前方看见海顿的幽灵背着双手,绕着拱廊和台柱打圈,还时不时驻足抬头,如同一位从容的建筑师检视着自己交响曲与弦乐四重奏的建筑结构。

    范宁手中的吉他飘出“惊愕”交响曲中庄严而略带幽默的片段,又奏出一些弦乐四重奏中充满对话趣味的声部,听闻异动的幽灵转过了身。

    “哦,创造‘不休之秘’的竟然是个年轻人.年轻的人们,总说我奠定了规则,却又称我为‘过时’的父辈。”海顿的声音在温和宽厚中带着落寞。

    “但是,海顿‘爸爸’.”范宁含笑招手回应,“所有后来的‘弦四’和交响曲,无论长大后多么叛逆,都曾在你亲手规划的庭院里,学过走路与奔跑。”

    海顿的身影消散后,范宁的手里多了一块奇特又坚实的“音砖”。

    范宁加快在殿堂中穿行的脚步,更加催动起“不休之秘”的运转与接引。

    在贝多芬、莫扎特、海顿的“星光”都被从虚界深处拾起后,一切都更加水到渠成了。

    整个古典主义殿堂的星穹,在数个呼吸的时间内被点亮。

    那些原本隐匿在殿堂纵深中的“星光”,格鲁克的歌剧改革之光、歌德笔下《浮士德》的求索、席勒对自由的赞美与呼唤、大卫笔下蕴含平衡之美的新古典主义构图、戈雅画布上理性而庄严的沉睡之景

    一切漂浮了起来,化作一场壮丽的星光之雨。

    无需范宁一一探寻,他在雨中穿梭而过,“守夜人之灯”的光晕就愈发璀璨。

    古典主义时代的星图已被他彻底补完!

    星光之雨翩然而落,周围的景象开始如水波状荡漾起来,当它们重新恢复相对稳定之后,范宁耳边再次出现了羽管键琴清脆、明洁的通奏低音。

    又有了更加嗡鸣震颤的管风琴声,随即,唱诗班吟诵的纯净圣咏在教堂内庄重盘旋起来。

    依次排开的红木条椅,宗教画与彩绘玻璃窗,光影纵深交替的台柱与廊道。

    前方是哥特式的祭坛,下方的青铜地板鲜花环绕。

    启明教堂?

    不对,早就跟着移涌一并毁灭了。

    只是老有这么去想的惯性罢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